關愛考量 迎接初生

巫敏如 (’78)

年初來到英倫,天氣仍是濕濕冷冷,陽光很少,但當太陽冒出頭來,封城底下的大自然同步發放朝氣,一片生機,生命就是如此令人雀躍。此行是因為女兒(莫栢寧 (’07)*)將為人母,喜悅以外,亦見證當地對小生命來臨的「人性化」關懷。

訂定個人分娩計劃

除非遇到特殊情況,英國公營醫療都是採用自然分娩方式,並且鼓勵準媽媽訂定個人分娩計劃 (Birth Plan),以自己最合適的方法迎接BB到來,分娩可以選擇無痛、冥想、催眠、香薰或是水中進行;哺乳可以是親餵、奶粉或兩者混合。計劃訂定後,醫護人員會尊重準媽媽的決定,全力配合,一路上提供心理及健康上的支援,務求準媽媽在人生的大轉折時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

選定最佳分娩拍檔

準媽媽還要選定分娩拍檔 (Birth Partner),他/她可以是準爸爸、家中成員或聘請外援。拍檔需要在各方面打點及提供協助,譬如為產婦挽「走佬袋」,協助產婦在分娩時調整體位,與醫護人員溝通,調校產房燈光明暗,營造輕鬆氣氛;情感上的支援亦不可或缺,對正在努力生產的準媽媽說聲「我愛你」,握著她的手打打氣等……以上的「工作」都印製在醫院的單張內,只要事前做好準備,臨陣時就不那麼手忙腳亂。

支援健康發展的家訪

助產士會指導媽媽正確親餵方法直至她基本掌握技巧才放心讓她出院。出院的第二天,健康家訪員 (Health Visitor) 會登門造訪,為嬰兒量體重,以及多瞭解母親的心理及生理狀況。此後第五天、第十天又會到來,新手媽媽有甚麼問題都可以提問,務求掌握照顧嬰兒知識,家訪會直至小朋友五歲為止。每次的探訪內容或有不同,都是環繞著為產婦、嬰兒及其家人傳授育嬰知識,提供生長評估和發育需求,鼓勵健康生活的發展等。

此行深感中西育兒方式大不同,入鄉隨俗,做長輩的都要重新學習,跟著時代步伐走。


*歡迎瀏覽莫栢寧去年為本通訊撰寫的《疫症與我》